怎么佬不多找几个人宣传宣传
全自动花桂机器人
公认的仁济
现代非主流艺术爱好者
神秘学家
Olivine 发布的最佳帖子
来自旧金山瑞迪恩斯事务局、世界迷雾研究基金组织与大灯塔协定(话说真有这些组织吗)的观前提示:本系列是以迷雾论坛为灵感衍生而来的故事合集,与可能会出现的官方活动无直接关联,如有冲突请以官方说法为准;本系列是虚构作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系列不代表最终设定,仅供读者参考。
三年前,一位阔别已久的友人曾经来拜访我闹市中的小居所。他知道我喜欢讲故事,编故事,也知道我最近写儿童绘本故事书写多了导致不会写其他玩意了,于是为我讲述了一段他的所谓"疯狂的"经历。当我问及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时,他只不过微微一抬起他的左侧眉毛,然后说道:"Q君你可真不识趣。你大可以把它当作你小说的素材,又何必在乎这个故事的真假呢?"我哑然失笑。一个最不喜欢写实的人居然也被时代所携带着开始要深究故事的真假了,真是哭笑不得。
本人虽甚无才,却斗胆在此表达我对故事的一贯看法:所谓故事,最重要的一点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其背后所体现岀来的精神。任你写得多生动真实,多引人入胜,只要从这故事里面看不到一点精神气,那么这故事就犹如一条只挖了一半的隧道一般,读者拼命地向里张望,希望知道那一头是什么:是一座可爱的村庄?还是一片茂密的花海?或者一片惊涛的汪洋?是的,这着实是令人期待不已。
但能是什么呢?黑洞洞的,不过一堵石墙尔!
友人走后我又回顾了他的故事,虽然其间夸大吹嘘和前后矛盾的东西自然是多,其故事内容也不过三流网文小说之水平,但在繁忙苦重的当下这种冒险感可能真为现代社会的一剂良药了,故而还是值得一讲的。于是我也不自觉地被这种精神所感染,转而做起改写故事的事情了。我为故事作了修改,删去了其间明显不实的成分,又进行了一些故事性的调整,但保留了原作的风格,以呈出我所见解到的'精神'之感,馈读者聊为茶余饭后之谈是也。
Quota
2024.1
序 奥林匹亚之春
1919年的巴黎城郊。
一间空旷高大的房间。房间四周镶有巨大的落地镜,让整个房间显得格外通透。一眼望去,深不可测的架势让人看了心生敬畏,仿佛可以照清一切事物,但最终却好像使得事物变形、失真,再也看不清楚了。
金碧辉煌的穹顶下,来自诸大洲二十七个国家的代表正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方桌前。他们沉默无声,各怀心事,但谁都没有将目光移离那张显示"23: 1"的比分牌。
"公使先生,吾等诸方甚理解尔之心情,但出于我诸国所能承受之物力与现实情况,彼国之事我等实无能为力也;但今共意对迷雾问题行封锁舆论之法,除弃权方只彼国拒不签字者,是为何故?冀尔同遵彼例,以行公法,弘扬和平大愿是也。"
一个男人向主席示意要求发言。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到他身上。虽然声音有些颤抖,他仍旧开始了他的演说:
"感谢主席准许某发言。今日就事论事,某欲阐何故我方今日拒签此协定。彼人类方从鸿蒙时代而来,迄今已逾万年光阴。天灾人祸之下,不知倾覆了多少文明之万千河山。当然诸公业已明知,正是因为此和会之精神,某等方才希望,有了伟大领袖先生所提之方针,依靠'公理正义',以后也将有稳定长效之和平。但于今而言,小国弱国之'公理'不得援助,可谓失望更甚于希望也。惶论我国所提诸事宜各大人不愿一助,今仅论此协定便有诸不合事理之处可论出一二。
超自然灾害与战争似者,摧毁一国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民生毫无费力,但比战争更甚者便是,战争之时至少可寻索一妥当处理之法,但于此般天灾面前吾等所谓引以为傲之'文明开化'毫无意义,不过为一群匍匐在地之蝼蚁尔!现在诸君非着思于解决迷雾之问题,反考虑封锁关于迷雾存在之讯息不予普通民众知晓,试问此可为时代一负责任之政治家所应该支持之决策?
诸君不仅不愿为属地和诸小国之民众提供最基本之援助而只顾自身一时之得失,犹俾任其再入危险之地不顾,此种行为实不可解。至于要求吾国遵守协定,在此灾面前不予民众支持与知会,视诸公行不义而从之,置其生死与难掩之事实于不顾,实难接受,恕不奉为。"
房间内的气氛有如冰点。言到动情之处,男人愤而离席,留下会场中的各国代表面面相觑。
在僵持的气氛下,这样的场面每天都在发生。各方相互拉扯推诿,为着各自的利益和愿景而唇枪舌剑,最后几乎未曾达成任何成果。但是他们也并非完全一无所获:在牺牲和妥协下,一个新的协调框架慢慢形成了,这就是第一条针对迷雾的调节协定:光焰协定。
一 既成利害
迷雾是什么?
特典 海边
"喂?喂?有人在吗?"
"…… "
"唉,看来好像完全被无视了呢。"
杂乱的信息流无情地拍打在少女的身上,即使身处数据库之中也无法理解,无法改变,无法停止。
流转的符号在玻璃幕墙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它们变换,交叉,整合,从无序的迷雾里来,又隐没在无序的迷雾之中,然后沉默着回归永恒。
少女依旧在尝试着什么,她从信息流中不断截取着可能的信号,但是最终都如光年之外而来的Wow信号一般转𣊬即逝。
"阿庇斯之尺的刻度越来越长了呢。"当那根刻满了晦涩难懂符号的红色指针彻底变成狰狞扭曲的模样时,大规模的迷雾就会来临。但是现在这位少女并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她无助地望向灯塔的西北侧,那是广阔陆地的方向。海岸线上,城市和山峦笼罩在浓雾之中。阴云投下的暗影如同地狱而来的九头恶兽,仿佛非吞噬整片大陆不可。
"唉。 "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分崩离析的组织在内外交困下破裂,仅有的遗产不过是这座灯塔和诞生于灯塔下的她。
"滋…滋… "电台中传来模糊的人声。
少女屏住了呼吸。
那人声越发清晰,很快就变得——
熟悉起来。
"喂?是你吗█ █ █ █?喂?能听得到吗?"
"能!"少女激动地喊了起来。
"是█ █ █ █ █ █ █ █了吗?"男人的声音显得十分镇定。"不用担心,我现在就来。我会重新召集提灯人们的…诶?"男人的说话声被少女突如其来的啜泣打断了。"你…还好吗?这么久没有联系了,实在有点委屈你了。"男人似乎十分无奈。他等待着少女的回应。
"我很好。谢谢你。"回答传来,伴随着话音中一顫一顫的停顿。
男人听出这并非是在简单地哭泣,而是喜极而泣。
事实便是如此,这位少女确实很高兴。
她终于要回家了。
Olivine 发布的最新帖子
来自旧金山瑞迪恩斯事务局、世界迷雾研究基金组织与大灯塔协定(话说真有这些组织吗)的观前提示:本系列是以迷雾论坛为灵感衍生而来的故事合集,与可能会出现的官方活动无直接关联,如有冲突请以官方说法为准;本系列是虚构作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系列不代表最终设定,仅供读者参考。
三年前,一位阔别已久的友人曾经来拜访我闹市中的小居所。他知道我喜欢讲故事,编故事,也知道我最近写儿童绘本故事书写多了导致不会写其他玩意了,于是为我讲述了一段他的所谓"疯狂的"经历。当我问及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时,他只不过微微一抬起他的左侧眉毛,然后说道:"Q君你可真不识趣。你大可以把它当作你小说的素材,又何必在乎这个故事的真假呢?"我哑然失笑。一个最不喜欢写实的人居然也被时代所携带着开始要深究故事的真假了,真是哭笑不得。
本人虽甚无才,却斗胆在此表达我对故事的一贯看法:所谓故事,最重要的一点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其背后所体现岀来的精神。任你写得多生动真实,多引人入胜,只要从这故事里面看不到一点精神气,那么这故事就犹如一条只挖了一半的隧道一般,读者拼命地向里张望,希望知道那一头是什么:是一座可爱的村庄?还是一片茂密的花海?或者一片惊涛的汪洋?是的,这着实是令人期待不已。
但能是什么呢?黑洞洞的,不过一堵石墙尔!
友人走后我又回顾了他的故事,虽然其间夸大吹嘘和前后矛盾的东西自然是多,其故事内容也不过三流网文小说之水平,但在繁忙苦重的当下这种冒险感可能真为现代社会的一剂良药了,故而还是值得一讲的。于是我也不自觉地被这种精神所感染,转而做起改写故事的事情了。我为故事作了修改,删去了其间明显不实的成分,又进行了一些故事性的调整,但保留了原作的风格,以呈出我所见解到的'精神'之感,馈读者聊为茶余饭后之谈是也。
Quota
2024.1
序 奥林匹亚之春
1919年的巴黎城郊。
一间空旷高大的房间。房间四周镶有巨大的落地镜,让整个房间显得格外通透。一眼望去,深不可测的架势让人看了心生敬畏,仿佛可以照清一切事物,但最终却好像使得事物变形、失真,再也看不清楚了。
金碧辉煌的穹顶下,来自诸大洲二十七个国家的代表正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方桌前。他们沉默无声,各怀心事,但谁都没有将目光移离那张显示"23: 1"的比分牌。
"公使先生,吾等诸方甚理解尔之心情,但出于我诸国所能承受之物力与现实情况,彼国之事我等实无能为力也;但今共意对迷雾问题行封锁舆论之法,除弃权方只彼国拒不签字者,是为何故?冀尔同遵彼例,以行公法,弘扬和平大愿是也。"
一个男人向主席示意要求发言。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到他身上。虽然声音有些颤抖,他仍旧开始了他的演说:
"感谢主席准许某发言。今日就事论事,某欲阐何故我方今日拒签此协定。彼人类方从鸿蒙时代而来,迄今已逾万年光阴。天灾人祸之下,不知倾覆了多少文明之万千河山。当然诸公业已明知,正是因为此和会之精神,某等方才希望,有了伟大领袖先生所提之方针,依靠'公理正义',以后也将有稳定长效之和平。但于今而言,小国弱国之'公理'不得援助,可谓失望更甚于希望也。惶论我国所提诸事宜各大人不愿一助,今仅论此协定便有诸不合事理之处可论出一二。
超自然灾害与战争似者,摧毁一国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民生毫无费力,但比战争更甚者便是,战争之时至少可寻索一妥当处理之法,但于此般天灾面前吾等所谓引以为傲之'文明开化'毫无意义,不过为一群匍匐在地之蝼蚁尔!现在诸君非着思于解决迷雾之问题,反考虑封锁关于迷雾存在之讯息不予普通民众知晓,试问此可为时代一负责任之政治家所应该支持之决策?
诸君不仅不愿为属地和诸小国之民众提供最基本之援助而只顾自身一时之得失,犹俾任其再入危险之地不顾,此种行为实不可解。至于要求吾国遵守协定,在此灾面前不予民众支持与知会,视诸公行不义而从之,置其生死与难掩之事实于不顾,实难接受,恕不奉为。"
房间内的气氛有如冰点。言到动情之处,男人愤而离席,留下会场中的各国代表面面相觑。
在僵持的气氛下,这样的场面每天都在发生。各方相互拉扯推诿,为着各自的利益和愿景而唇枪舌剑,最后几乎未曾达成任何成果。但是他们也并非完全一无所获:在牺牲和妥协下,一个新的协调框架慢慢形成了,这就是第一条针对迷雾的调节协定:光焰协定。
一 既成利害
迷雾是什么?
特典 海边
"喂?喂?有人在吗?"
"…… "
"唉,看来好像完全被无视了呢。"
杂乱的信息流无情地拍打在少女的身上,即使身处数据库之中也无法理解,无法改变,无法停止。
流转的符号在玻璃幕墙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它们变换,交叉,整合,从无序的迷雾里来,又隐没在无序的迷雾之中,然后沉默着回归永恒。
少女依旧在尝试着什么,她从信息流中不断截取着可能的信号,但是最终都如光年之外而来的Wow信号一般转𣊬即逝。
"阿庇斯之尺的刻度越来越长了呢。"当那根刻满了晦涩难懂符号的红色指针彻底变成狰狞扭曲的模样时,大规模的迷雾就会来临。但是现在这位少女并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她无助地望向灯塔的西北侧,那是广阔陆地的方向。海岸线上,城市和山峦笼罩在浓雾之中。阴云投下的暗影如同地狱而来的九头恶兽,仿佛非吞噬整片大陆不可。
"唉。 "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分崩离析的组织在内外交困下破裂,仅有的遗产不过是这座灯塔和诞生于灯塔下的她。
"滋…滋… "电台中传来模糊的人声。
少女屏住了呼吸。
那人声越发清晰,很快就变得——
熟悉起来。
"喂?是你吗█ █ █ █?喂?能听得到吗?"
"能!"少女激动地喊了起来。
"是█ █ █ █ █ █ █ █了吗?"男人的声音显得十分镇定。"不用担心,我现在就来。我会重新召集提灯人们的…诶?"男人的说话声被少女突如其来的啜泣打断了。"你…还好吗?这么久没有联系了,实在有点委屈你了。"男人似乎十分无奈。他等待着少女的回应。
"我很好。谢谢你。"回答传来,伴随着话音中一顫一顫的停顿。
男人听出这并非是在简单地哭泣,而是喜极而泣。
事实便是如此,这位少女确实很高兴。
她终于要回家了。